1月27日
《中國煤炭報》《學習強國》刊發
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
肖耀猛專訪文章
全國質量獎背后的“卓越之道”——對話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
肖耀猛
從2003年至2023年,兗礦能源作為中國唯一擁有全球四地上市平臺的能源企業,3次獲得“全國質量獎”。爭創“全國質量獎”,是其20年堅持推行卓越績效管理的積累和沉淀,也是新時代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耕耘與收獲。卓越績效管理已經在兗礦能源深深扎根。
作為上市公司CEO,2021年7月擔任兗礦能源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一職的肖耀猛,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是從煤礦生產一線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管理者,對于卓越績效管理的認識深刻,對質量的不懈追求已經成為他管理之道的關鍵一環,更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內涵。
筆者:2023年中國質量協會年會暨第二屆全球追求卓越大會上,兗礦能源一舉成為三次斬獲“全國質量大獎”的企業。請您介紹一下這個獎項的意義以及兗礦能源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獲此殊榮?
肖耀猛:卓越績效管理即通過綜合的企業績效管理方法,為顧客、員工與其他相關方不斷創造價值,提高企業整體的績效和能力,促進企業獲得持續發展和成功。
兗礦能源成立于1997年,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的洗禮。20多年來,一代代兗礦人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接續奮斗、耕耘收獲。經營區域從孔孟之鄉、東海之濱開拓至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乃至澳洲、美洲,業務范圍從單一煤炭生產經營到礦業、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智慧物流五大主業齊頭并進,成為中國唯一擁有全球四地上市平臺的能源企業。
20多年來,我們將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作為“組織成功的路線圖”,作為培育先進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鍛造企業品牌的關鍵一環,持續學習、消化、吸收先進理念和方法。在每一個戰略轉型的重大階段,都以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為引領,以爭創“全國質量獎”為抓手,制定導入卓越績效務實舉措,全力以赴抓落地,先后于2003年、2011年、2023年榮獲“全國質量獎”,將企業引入優質高效發展的快車道。
筆者:兗礦能源經過多年發展,在卓越績效管理方面已是行業標桿,請您介紹一下卓越績效管理給企業帶來的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肖耀猛:2003年,在煤炭企業中首家獲得“全國質量獎”之后,兗礦能源就全面提升績效標準,邁開了追求卓越的步伐。我們全面引入并踐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提高整體績效和能力。獲獎并不是最終目標,實現管理和創新能力同步提升,社會責任與企業、職工利益共贏,才是卓越績效管理的精髓。
管理理論日新月異,國際卓越績效準則不斷更新。20年來能源行業急劇變化,我們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干擾所惑,持續導入卓越績效模式。從實施 “減頭減面減系統,提質提速提效益”的“三減三提”到完全市場化,從市場化精益化“兩化融合”到“六精六提”(生產管理精益化提效率、質量管理精益化提標準、成本控制精益化提水平、物供營銷精益化提等級、運營管控精益化提效能、自主改善精益化提效益)融合管理體系,企業卓越績效模式從“學習模仿”到“消化吸收”,從“自主創新”到“示范引領”,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績斐然的管理提升之路。
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是兗礦能源在推進卓越績效模式實踐過程中凝練的重要共識,是兗礦能源6萬名干部職工的智慧結晶,更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20年來,一代代兗礦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產生巨變。
我們始終堅持戰略先行,應勢而謀、順勢而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挺進陜西、內蒙古、新疆;深入澳大利亞等國“腹地”。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煤與非煤并重戰略”到2016年提出“產融協同,雙輪驅動戰略”,再到2021年以來,面對能源變革嚴峻考驗,肩負“破”與“立”雙重壓力,果斷實施“雙碳”目標下的戰略轉型,確立“創造綠色動能、引領能源變革”企業使命,明晰“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愿景,引領企業保持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目前,公司煤炭產量較1998年上市之初增長5倍至1億噸,營業收入增長45倍至2008億元,凈利潤增長40倍至308億元,總資產增長39倍至2958億元,規模當量、經營業績、發展質量穩居能源上市公司第一方陣。
兗礦能源每一次戰略變革,都是承擔和落實國家戰略,展現國有企業的時代使命,在時與勢中覓新機、搶先機,贏得發展主動。
筆者:您認為兗礦能源的管理模式有哪些特色?
肖耀猛:我們堅持打開門辦企業,找差距、補短板、促提升,真正形成持續改進的理念和機制。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開展“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程”,以卓越績效管理這門“共同語言”,推動與世界一流企業思維趨同、行動趨同,持續暢通與世界優秀企業合作渠道,在更高的坐標系中提升了發展質量。
同時,讓卓越績效模式在基層一線扎根,充分把職工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活力激發出來。圍繞推進卓越績效這個“共同目標”,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廣大職工群眾以“主人翁”精神踐行卓越績效、參與改進管理,匯聚起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我們引入卓越績效管理專家,暢通人才培養選拔通道,構建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晉升體系,一大批年富力強、德才兼備的骨干人才脫穎而出,培養鍛煉了一支卓越績效專家型業務骨干團隊。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合適的人放到合適崗位,我們迄今培養出527名涵蓋公司各層級的專兼職自評師,成為踐行卓越績效模式的“主力軍”。
筆者: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能源行業面臨發展機遇與挑戰,兗礦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是什么?如何實現質量和效率的均衡發展?
肖耀猛:兗礦能源高質量發展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創新,以創新為發展開路。作為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我們研發應用一批建井施工、高效開采、高端精細化工關鍵技術,連續攻克25項世界井工煤礦技術難題,研究出世界領先的綜采放頂煤技術;研制應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綜采裝備,承擔的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4000噸級煤氣化示范裝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國內首套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示范裝置,成為國內唯一掌握高溫、低溫費托合成技術的企業;累計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等課題97項,獲得國家科技獎16項、省部級科技獎600余項。當前,新一輪能源革命風起云涌,我們加快風光氫儲等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積極開展煤炭潔凈利用、高效燃燒、改性替代等技術研究,攻堅了一批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前瞻性關鍵技術。
二是資本運營,成為拓展布局的核心本領。上市平臺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放大資本功能的“助推器”。我們堅持產業運營+資本運作“雙輪驅動”,大力實施“資源+資本”發展模式,在資本市場搏風斗浪,縱橫于海內外能源市場,成就了公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20年間,我們輾轉中國內地、香港、美國、澳大利亞,實現4地5次發行上市,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利用效率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極大提升了公司實體產業與金融市場間的高效融合。近年來,在全球范圍相繼實施“獵鷹”“大圣”“鳳凰”“厚樸”“復興”等一系列優質資源并購項目,資源資本儲備迅速擴大,可持續發展后勁持續增強,資本運營乘數和倍增效應充分彰顯。
三是國際化建設,展現寬廣宏大的競爭實力。經過20多年國際化建設,兗礦能源積累了豐富的海外運營、產業運作和經營管理經驗,成為能源行業國際化發展的一面旗幟。特別是在澳洲實施了8次重大資本運營項目,目前擁有8座在產煤礦,控制煤炭資源近100億噸,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專營煤炭生產商。兗煤澳洲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6億元,凈利潤46億元。2023年實現凈賺一個百億美元資產及煤炭產能億噸級上市公司的目標。國際化建設成為國企典范,展現出兗礦人的宏大格局和寬廣視野,彰顯出公司強大的國際競爭實力。
筆者:能不能談一下兗礦能源在戰略引領方面對未來的展望?
肖耀猛:追求卓越是兗礦能源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生動實踐。展望未來,兗礦能源將堅定踐行質量強國、產業報國初心,堅持低碳轉型的戰略思路,以“綠色”引領發展方式轉變,譜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兗礦答卷。在綠色智能開采上,率先建成國內首個常態化智能綜放工作面,7對礦井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建設示范煤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全部礦井建成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在產業布局優化上,積極發展高端精細煤化工產業,培育形成醇基、氨基兩大“化黑為白”完整產業鏈。探索布局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新能源等戰略性項目,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在資源轉化利用上,建成魯南化工“大型煤氣化及煤基新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繼續推動煤炭產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轉變,加快煤炭由低端燃料向高端原料轉變。
同時,我們還將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堅持“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一肩扛,主動在增儲保供、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能源安全“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